发表于: other | 作者: | 日期: 2008/11/07 04:11
标签:

一段时间以来,我在中国营销传播网上的文章《我的创业失败故事》。看了很多人留言评论,大家对个人价值的实现形式问题提出了各自的感想和看法,大有华山论剑之势,可见人们对创业的关心程度。仔细一分析,其实相当多的人并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多的是看不清楚价值实现的形式或者路径这个问题。只是现在经济成就能够被广泛的作为价值识别的指标。为什么在这个价值指标面前那么多的人产生焦虑呢?因为这个时代已经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了,价值同化和模式同化已经让人感到厌烦,频繁的从事一件事情已经让人不可忍受,人们需要新的生活或者生存方式,但是现在这种方式还没有真正得到认可或者碰撞,缺少多元化的社会氛围,少数派变成了“异端”。任何社会的任何阶段“异端”都是寂寞的,“异端”的寂寞恰恰为这个越来越同化的社会增加了差异性。

这里我想从盈利模式角度谈谈自己对创业的看法。

盈利模式归结为十二个字:利润来源、生成过程、产出形式。人是选择工作还是选择创业,完全是个人盈利模式的选择问题。

其实人的价值呈现模式是很多的,不适合创业的可能适合打工;而打工的遇到玻璃顶棚现象了,可以选择岗位修炼,但是个人怎么修炼,修炼什么内容,涉及哪些方面,有时候是职业技能的,有时候是情商修炼的,不一而足。那些今天不想明天出路的人并不代表就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价值实现包括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到了一定时间之后,这两个层面的矛盾问题就突现出来。

人和商业、企业一样也存在一个经营的问题,不但需要修炼,更需要设计,人的设计首先要进行自身价值趋向的识别,即认识清楚自己。这个很关键。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走的是一条模式同化的道路,所以很多人被逼着考学历证照,但是到底这些证照多少才够用,自己并不是很清楚,这跟现在的市场推广和广告投放一样,是否能够具备精确打击的功能?人的成本其实也包括时间成本、财务成本、机会成本、沟通成本等等综合成本,当我们不能做到精确打击的时候,其实已经在增加人生成本了,职业或者创业咨询的意义不在于合理与否,而在于有效与否。那些老板们正是注重人生的成本的行为专家,只是与平常人不同的是他们不知道自己有效利用的是哪一部分,而平常人正好不知道自己浪费的是哪一部分。这个模糊地带就是咨询的价值所在。创业者是不信邪的。

创业就是把自己当成产品去经营就可以了,不是自己不行,而是没把创业当回事。现在上海一些大学把“创业是最好的工作”作为知道就业的一个方面进行宣传,但是,这种想法其实没有把学生创业的两个基本条件搞清楚:没经验和没钱财。宽泛的进行创业宣传很容易被类似非法传销者所利用,因此创业宣传一定要具体,不但要有具体想法还要要有具体工具以及具体做法。

按照人的价值类型以及个人赚钱的执行方式,目前个人赚钱基本有五类:纯创业、纯打工、边打工边创业、边学习边打工、边学习边创业。每个类型的人的生活和作息规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个群体都有各自适合的赚钱途径。各有利弊,其中打工是比较安全的,而创业预期收益相对要高,这里不是要鼓吹创业,而是说适合的人做适合的事。有想法,有能力,有条件那就可以试一试。

个人创业要一针见血、精确打击,最好是那种短平快的项目。个人创业者切忌好高务远和贪大求全,更不可赌,“大赌未必大赢”,同时“小钱看不上,大钱赚不到”也使很多人就这么蹉跎岁月。

个人创业一定要坚持一个衡量指标是否有效。有效包含两层意义,可操作难度低和涉及环节不要太多。作为个人创业,投入和风险是首先要考虑的方面。

现在整体感觉对于创业的认识误区很多,关于个人赚钱的模式研究不多,很多都是经验性的,希望更多的人关注人本身的成长途径的多元性,当个人盈利形成一种社会风潮的时候,我们面临的创业环境才可以更加宽松,象国外很多大企业都是当初创立者象拉扯孩子一样建立起来的,而现在国内就是包括浙商在内宏观和舆论环境依然不是很宽松,最近的几起资本运作案例:如哈六药等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一些看民营企业前途的角度。创业要走多远做多大是很耐人寻味的。

我想只有来自基层的包括每年新毕业学生以及目前正在努力创业的人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终推动宏观环境的暖化。这样,异端们才可以不寂寞。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https://blog.darkmi.com/2008/11/07/403.html

本文相关评论 - 1条评论都没有呢
Post a comment now » 本文目前不可评论

No comments yet.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