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other | 作者: | 日期: 2013/9/06 07:09
标签:

2009年3月份,和几个朋友组成技术团队创立了一家网络公司,没有投入钱,因为有信任我们的天使投资人,我们后面付出的是技术和3年半的时间精力。项目最开始的定位是电子技术行业的B2B平台,但后面的战略变动了几次,走向了行业门户的方向,一路走的比较曲折,最终在12年7月份画上了句号。今天原来的总经理小虎发过来了对这个项目失败的反思总结,作为创业伙伴和当年的运营经理,我也需要总结分析一下,刚好也作为本人开博后的第一篇原创。希望今日的总结能成为明日发展的点滴经验。
公司的背景和核心团队基因决定了战略优势
笔者网络公司的投资公司是电子元器件分销商,在这个行业发展了有10年,但规模处于北方市场的中等水平。基于09年前后B2B行业平台的崛起,我们的这个项目也酝酿而生。基于平台运营高门槛和开发难度等原因,最终我们把战略定位为了围绕电子工程师人群的行业门户,包含新闻、解决方案、产品资料、论坛等。回头看看我们的团队组成,都是IT技术人员,对这个行业的理解远远不够,更不用谈所拥有的行业资源。这些就注定了我们的挑战难度和创业风险。
创业公司贪大求全注定会死的很尴尬
对于当时的市场竞争格局,我们核心团队成员和投资人都有认识,但一个错误的战略被“集体”决策出来:其他网站的功能有些不完善和没有的,我们的新门户要的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回头想来,这个战略是有很大的漏洞,别人能用来发展10年的模式,必然是这个行业人群的核心需求解决产品,能把一个产品给革命颠覆才能验证自己的产品策划是满足行业用户需求的,要的是先进入并站住脚。在没有雄厚资金保证的情况下,靠大而全没有颠覆能力的产品组合去抢占已经多年稳定的市场是没有杀伤力的。
能形成这个战略同时我们团队成员愿意去执行的前提原因是投资人的态度:钱不是问题,时间不是问题,不着急赚钱,先做好产品。当时也确实是年轻,没有深思这里面的问题,对于注册资本和投资人实际出钱的方式没有去要求,随着后期资金的紧张,最终导致产品模块上线推广、盈利创收之间矛盾重重。
运营型的互联网公司一定要快和轻
互联网行业有句话“你能想到的产品创意,别人其实早想到了”,说白了,你能看到的蓝海,别人也看到了,比的就是谁的投入少、动作快、服务好,这才决定市场占有和盈利空间。作为B2B和行业门户,其实当时已经有很多互联网开发公司做出来成型程序产品,只需要买授权就可以投入运营,适度二次开发即可。但赛微华创的项目最开始一些模块却选择了自主开发,很少的几名开发人员要耗漫长的时间去模仿开发市场上已有的成熟产品,虽然获得了“自主产权”和相对的“安全”,但严重拉长了整体运营时间,同时也增加了固定成本开支和运营风险。
当时有一个同学在西安的一个发展了7年左右的B2B门户平台做客服主管,我对于她们公司的运营模式有所了解。网站程序非常简单(可以说简陋),前期采集了行业里的很多公司数据,之后依靠很多电话销售人员邀约企业在上面自主进行免费商机发布维护,同时也推销广告服务(会员费、信息置顶、关键词竞价、广告位等),在一开始就进行销售,等真实活跃企业多了起来之后,进行行业期刊、线下展会、研讨会等更多盈利活动。整体运营一气呵成,数据快速聚合,人工销售激活真实主动性,最终形成销售转化。这才是运营行业门户所值得借鉴的。
互联网创业公司更需要强势产品经理,而不是民主决策机制
笔者的公司当时的核心团队是没有资深产品策划人员,因此造成的结果是讨论会很多,发表意见的人很多,反复推翻修改也很多,最终产品的需求整理、策划实现、运营推广等环节互相脱节,互相都觉得别扭,整体工作效率严重低下,最终阶段性的工作结果谁都有责任,但也可以说谁都没有责任。
在一个产品策划运营过程中,很多人都会提建议意见,相关配合部门有,使用的用户也有,每个人对最终的产品都有“期望”和“好建议“,但产品策划人员如果都要顾及和停下来考虑要不要调整的话,那么很有可能是一开始就没有考虑好产品要什么样的,核心和紧要要实现的先是什么,最终出来的产品肯定也不会是自己想要的。回过头来看赛微整体的战略,左右摇摆也是这个原因。
细节决定成败,管理无小事
在笔者的公司里,根据每个人分工的不同,核心团队的我们每个人负责了大小不同的部门。由于股东身份的特殊性以及管理监督结构的简单,包括我在内,中层管理者上下班时间随便、上班时间做兼职和其他事情都有,而相应的处理和公示没有,而更多是依靠原来成立团队前的朋友关系-”人治“去沟通提醒和自我自律去解决。时间长了,上行下效,员工整体表现、心态、尽职程度参差不齐,加上没有人力资源人员去做整体规范,公司整体的向心力、气氛会很差,加上创业公司待遇一般,很难完全发挥员工价值并留住人才。
很多创业公司的核心团队组成都是靠朋友组成,因为信任和面子问题,一些细节的管理原则包括目标绩效考核很少去提前规范和真正实施落实下去。同时往往出现问题后,本身属于公司管理的事情处理不好反而会影响实际的朋友关系。《中国合伙人》中说到“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值得思考,也道出了很多现实的无奈。
关于创业项目失败的总结,还有一些战术方面的问题,比如同主题的社区竞争(内容可以复制,用户品牌情感很难替换)、营销推广手法(在现在这个公司学到很多)等,将会在我后期博客中予以体现总结,欢迎各位关注交流。
虽然3年半的创业失败了,留下了许多遗憾,但也因此获得了个人在网站运营、网络营销、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成长,没有这些经历,也不会有今天的成熟和淡定。感谢曾经的合作团队、我们的投资人、我的每个下属员工。
来源: http://www.murongxue.net/blog/88

: https://blog.darkmi.com/2013/09/06/3349.html

本文相关评论 - 1条评论都没有呢
Post a comment now » 本文目前不可评论

No comments yet.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