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集成简介

发表于: other | 作者: | 日期: 2013/5/04 04:05
标签:

想起我刚毕业后,进入一家以软件外包为主的外企做开发。它使用传统的瀑布式的软件开发流程,没有使用任何的敏捷实践。我每天上班打开电脑,拿到自己的任务,然后从版本控制更新代码,打开工程按下Build,准备进行今天的开发任务。突然发现Build失败(通常是编译不过),大喊一声“谁Break Build啦”,也没有人响应,自己一个人郁闷,接着查看是哪些文件导致编译失败,找到最后的提交人,让他去Fix Build。后来团队里如果某个人Break Build,其他某些团队成员就在MSN的签名上写着“XXX Break Build,今天要请客吃饭”等等。其实Build失败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会经常出现,不同的程序员实现自己的模块,写单元测试,完成后提交代码,难免会造成冲突导致Build失败。但是对于开发者来说,应当能够最快的获得当前Build的反馈,如果该Build失败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复它,以免它影响其他人的开发进度。
Build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它不仅仅指的是编译代码,而是指编译代码,运行所有的测试(包括单元测试,功能测试等),运行代码分析(比如分析代码是否符合编码规范),部署系统(产生可执行的软件,或者把网站部署到Web服务器上)。Build是一系列的过程用来保证代码能够运行,能够正确的运行,最后能发布出来。
在敏捷开发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实践叫做持续集成。而什么是持续集成呢?简单来说,持续集成是频繁、持续的在多个团队成员的工作中进行集成,并且给与反馈。一个典型的持续集成周期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持续集成服务器不断从版本控制服务器上检查代码状态,看代码是否有更新。
如果发现代码有最新的提交,那么就从版本控制服务器下载最新的代码。
等代码完全更新以后,调用自动化编译脚本,进行代码编译。
运行所有的自动化测试。
进行代码分析。
产生可执行的软件,能够提供给测试人员进行测试。

如果其中任何一个步骤失败,就表示该Build失败,持续集成服务器会给予相应的反馈。一般来说,持续集成服务器会有相应的管理界面,可以看到Build的状态以及相应的信息,如果Build失败,可以查看原因,是编译失败还是测试失败。或者在每次Build后,持续集成服务器发邮件通知,从邮件中可以看到最新Build的状态。当然,也可以自定义反馈方法,比如在ThoughtWorks中国,有个团队的持续集成反馈就是火山灯,黄色表示正在进行Build,绿色表示Build成功,而红色则表示Build失败,一旦发现灯变红了,所有人都不能提交代码,而应该尽快修复该Build。还有一个团队更有创意,用语音来进行反馈。如果Build成功,就会有语言提示说“Build XXXX成功”,如果失败,就会有提示“Build XXXX失败,是由XXX提交的”,被念到名字的成员就得停下来修复这个Build。
持续集成实践的目的不是减少Build失败的次数,而是尽早发现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减少风险和浪费。如果想尝试持续集成,首先需要的是持续集成服务器,比如CruiseControl或者VSTS;然后需要把现有的Build自动化,比如写Ant脚本;最后就是在持续集成服务器上进行配置,比如配置版本控制,集成间隔时间,如何部署,如何反馈等。
[来源:Bluse Huang的博客]

: https://blog.darkmi.com/2013/05/04/338.html

本文相关评论 - 1条评论都没有呢
Post a comment now » 本文目前不可评论

No comments yet.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