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本书销量到底有多少?

发表于: other | 作者: | 日期: 2013/6/08 07:06
标签:

大家最关心的还是:钱!
来,让我们继续解读决定稿酬的几个因素:稿酬 = 定价×发行数×版税率。定价和版税率是较固定的参数,那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就是销量了。
我微博上发过一个帖子:实际上销量我们也不清楚,社发行部说了算;发行部也不清楚,说书店说了算;书店也不清楚,退货说了算。最终我们都只能初版印刷按印数付稿酬(有的出版社是按100%付,有的是按50%付,各有不同),重印只能下次印刷时结算上次的稿酬。那么,出版社给作者支付版税时,销售数量是怎么来的呢?
首印数。每一本书都有一个基本的首印数。科技图书一般是4000册左右,少的也有2000册左右(比如影印书),多的上万册,社科文学、名人传记之类的开机印数会很多(这里还是谈除了超级畅销书之外的一般图书的情况)。一般出版社首印数是考虑版税、印刷成本、纸张成本等变动成本后,再加上固定的编辑校对排版、发行折扣等成本一并折算,算出的一个保本量,这个量会以预期的市场销量为主,一般首印数要可供3个月的销售。
重印数。决定一本书有利润,是否畅销的根本在重印。影响重印量的因素较多,一般首印发货完,库存书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就要准备重印,此时重印要根据一些市场环境和前期添货量来判断。
重印数量一般还是以满足三个月的销售量为前提,也就是一本书如果一个月销售300册,重印基本只能1000册。
三个月内的月均销量标准是以首印后的头三个月的月均添货来估算的,而不是以首发数量来算,并会参考网店和新华书店的每月实销数。有时首印完的书发货后,三个月后开始退货,说明添货能力不足,此时重印几乎就没有可能性了。重印的失误率都会有,这个风险是,一旦重印多了,可能会吃掉之前的所有利润。每年出版社都会报废一大批库存书,主要是首印或重印多了造成的。
有些书一个月只能销售100多本,会重印吗?可以负责地说,如果没有专人负责盯着,这书肯定就绝版了。目前技术书年销量平均应该在5000册左右,大部分首印4000册,再重印一次1000册,就over了。这类书的比例应该是占到总出书量的一半左右的,也就是能卖到10000册以上的比例占10%就不错了。技术书平均生命期二到三年左右。
从以上印数来判断,一个作者写本书,如果首印4000册三个月发货完毕,重印时,每月还有500册以上的发货,恭喜你,这书可以再印1500册左右,在六个月后如果还能再重印,你可以拿到首印4000册+重印1500册的版税。
以2011年图灵的《结网》一书为例,本书定价49元,在当年销售排前20名,一年的销量在10000册左右,当年作者的版税收入49×10000×8%(版税率)=39200元,这本书如果累积下来卖20000册以上,作者可以收入80000元版税。作者实际全部拿到这部分稿酬需要二年以上的时间,因为根据实销书来计算时,要把当年的退货等扣除。
顺带说一下翻译费的问题。有不少人希望翻译费也拿版税,目前行业内这种做法很少,只有极有影响力的译者会以这种方式获得译酬。翻译费的版税一般情况下是3%到5%。我总结了拿翻译版税的一些可探讨的问题,留给大家思考:
从翻译书来讲,原书作者是拿版税的,目前国内对译者多是按约定字数付酬的。
如果译者的翻译水平很高,对于原作者的译文在国内的传播和影响力有更好的提升作用,且翻译质量普遍被大众所认可接受。推动版税率是可行的,但实际上这样的译者不多。
由于销量因素在拿到书开始翻译时并不确定,导致翻译费的版税获得也不确定,技术书基本上能看准且销量极高的书,太有限。而根据前文对印数的介绍,可以看出只有累积印数过万册,且时效性能保证个几年的,采取版税才有意义。
写此文的目的,还是鼓励大家慎重对待出书这件事,要出就出精品书或长销不衰的书,目前技术书市场品种太多,鱼龙混杂,导致好书出不来,卖不好,跟风抄袭书一时得势,搅乱了市场,让这个原本很专业的领域也污浊了。
欢迎你以方舟子打假的精神来参与讨论,并乐意继续与你分享图灵社区的专题“出版那些事儿”。
[来源:http://www.ituring.com.cn/article/details/1047]

: https://blog.darkmi.com/2013/06/08/606.html

本文相关评论 - 1条评论都没有呢
Post a comment now » 本文目前不可评论

No comments yet.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