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再body上设置的颜色属性
text:用来设置文本的颜色;
link:超链接被点击之前的颜色;
alink:鼠标移动到超链接之上及点击时的颜色;
vlink:超链接被点击之后的颜色;
以下是一个示例:
参考链接:http://www.htmlcodetutorial.com/document/_BODY_TEXT.html
word-wrap
word-wrap属性在CSS2中并不存在,是CSS3草案中才创建的新属性。其作用是依照亚洲语言和非亚洲语言的文本规则,允许在字内换行,且允许非亚洲语言文本行的任意字内断开。
CSS3草案中的解释为:
This property specifies whether the UA may break within a word to prevent overflow when an otherwise-unbreakable string is too long to fit within the line box. It only has an effect when ‘text-wrap’ is either ‘normal’ or ‘suppress’.
word-wrap可设置两个属性:normal、break-word,默认值为normal,以下是对两个属性值的解释:
normal
Lines may break only at allowed break points.
break-word
An unbreakable “word” may be broken at an arbitrary point if there are no otherwise-acceptable break points in the line. Shaping characters are still shaped as if the word were not broken, and grapheme clusters must together stay as one unit.
word-break
内容将在边界内换行。如果需要,词内换行( word-break )也将发生。
CSS3草案中的解释为:http://www.w3.org/TR/css3-text/#word-break
可设置的值如下:
normal
Breaks non-CJK scripts according to their own rules while using a strict set of line breaking restrictions for CJK scripts (Hangul, Japanese Kana, and CJK ideographs).
keep-all
Same as ‘normal’ for all non-CJK scripts. However, sequences of CJK characters can no longer break on implied break points. This option should only be used where the presence of white space characters still creates line-breaking opportunities, as in Korean.
loose
As for ‘normal’, but CJK scripts use a less restrictive set of line-breaking restrictions.
break-strict
Same as ‘normal’ for CJK scripts, but non-CJK scripts can break anywhere. This option is used mostly when the text is predominantly CJK characters with few non-CJK excerpts and it is desired that the text be more evenly distributed on each line.
break-all
As for ‘break-strict’, except CJK scripts break according to the rules for ‘loose’.
word-break:break-all和word-wrap:break-word的区别:
word-break:break-all和word-wrap:break-word都是能使其容器如DIV的内容自动换行,但区别很大,如下:
1、word-break:break-all 例如div宽200px,它的内容就会到200px自动换行,如果该行末端有个英文单词很长(congratulation等),它会把单词截断,变成该行末端为conra(congratulation的前端部分),下一行为tulation(conguatulation)的后端部分了。
2、word-wrap:break-word 例子与上面一样,但区别就是它会把congratulation整个单词看成一个整体,如果该行末端宽度不够显示整个单词,它会自动把整个单词放到下一行,而不会把单词截断掉的。
另外firefox、opera不支持word-break和word-wrap属性。
参考链接:
http://ued.koubei.com/?p=493#more-493
http://space.ie139.com/html/77/n-2977.html
http://www.w3.org/TR/css3-text/
2002年暑假,在外国语学校读初二的小姑娘费小茀参加了由内地和香港、澳门三地合办的一个夏令营活动。这次活动地点是在香港,营会指导员也是由香港方面的人出任。
小茀的爸爸妈妈高高兴兴地送走了小茀,一个月以后又快快乐乐地迎回了她。然而没有想到,女儿给他们说的第一件事情就大出意外,并且“将”了他们一军 ——因为这和他们平时对小茀的教育完全不同甚至相反。不管小茀爸妈是当孩子的时候还是当家长的时候,他们受到的关于人的教育一般来说都少不了有这样一些格言语录:“人与人是平等的。”“革命工作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他们也正是这样教育女儿的。但是当小茀来到这个夏令营以后,固有的观念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夏令营活动开始那天,组织者就给了全体营员一个新奇的概念:三餐吃饭要分成三个等级,上等人只有很少数,中等人占全体营员的三分之一,其余多数人是下等人。上等人吃饭是在豪华漂亮的餐厅,那里有高档的设施和美味的菜肴,用刀叉吃西餐。在那里用餐的人都不由自主地显得彬彬有礼,男生像绅士,女生像淑女,言谈举止无不透出良好的修养和不俗的品位。中等人呢,却要拿着托盘自己排队去打饭,属于快餐性质。没有汤喝,只能喝瓶装水,更不要说饭后甜品了。饭后还需要他们清洗自己的托盘餐具。下等人就更惨了点,大家开始吃饭的时候,他们中的一部分要先侍候上等人,另一部分在餐厅里当服务员,随时把脏了的桌椅抹干净,以保持餐厅的卫生。还有一部分人是给就餐者表演节目,上等人点了什么歌他们就得唱什么歌。
那么三等人是怎样产生的呢?营会组织者先把全体营员分成了9个小组,第一天每个小组选派一个代表抽签。笔筒中有一根上等签,两根中等签,其余全是下等签。抽到上等签和中等签的小组,第一天就自然成了上等人和中等人。但是以后就要凭借每个小组当天的表现来决定第二天的身份待遇了。每天晚上大家都要开大会讨论决定第二天的三类人。想当上等人的小组必须拿出当天他们的成绩和表现作为有力的证据,说明自己配得上当上等人。
营会指导解释说:第一天凭抽签决定,这意味着每个人的出身都是由不得自己的。但是第一身份远远不是你的终生身份,以后的路还很长,就靠你自己走了。你得凭你自己的能力打天下,改变或者优化你的身份。这时你的社会地位,你的角色改变就是自己基本能够把握的事情了。
当营员们停到这里的时候,大家都默不作声了,接着大家开始分小组、抽签——说明大家都接受了这一游戏规则。
但是理性上的同意和接受相对来说尚还简单,当抽签以后把营员们分成了上、中、下三等后,不平等和受屈辱的感觉才那么真切地来临了。极少数的上等人兴奋而略带些拘谨地进入了二楼的餐厅,中等人在一楼的快餐店里闷闷不乐地打发饱肚子,给下等人准备的竟然是酱汤泡白饭。一些下等人拒绝就餐,更不用说头戴小红帽去给“上等人”当侍应生了,他们坐在外面的草坪上,眼望着二楼的丰盛晚宴,一道有形的玻璃幕墙和无形的等级身份就这样把人分成了两个世界,两个完全不同的天地。一些“下等人”开始起哄、嬉闹、玩世不恭,而“上等人”在众目睽睽之下,也开始不安起来,他们感到背负着一种从未承受过的压力,根本无法尽情地享受大餐。
第一天的晚餐就这样草草收场了。那天晚上有很多人自己掏钱买饼干充饥,还得背着营会指导。
但是营会组织者们并不因此改变计划。第二天活动结束后,照头天宣布的议程,评选出当天的“三等人”,才好根据评选结果决定晚餐。第一天的“上等人”小组不幸在第二天被评为了“下等人”小组中的一个,他们中的每人都尝到了落差的滋味。
第三天是一个连续当了两天“下等人”的小组终于成功地登上了“上等人”的宝座,他们欢呼雀跃,当然也有人一下子变得趾高气扬。
这样的选评持续了多日以后,大家对此渐渐习以为常,也比较能够以平常之心来对待了。“上等人”不再那么兴高采烈,“下等人”也不再沮丧万分。
在夏令营结束的时候,组织者发给每个人的活动纪念手册上写着他们此项举措的目的。他们认为世界各国各地,无论你在什么地方,都面临着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进入这个社会,不但要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还要懂得理解和尊重与你不同身份、角色的各种人群。只有承认了社会的多元性,才能以开放的观念、平和的心态去对待社会的公平和不公平,社会成员之间才能彼此接受,互相欣赏,每个人都会加强自己的社会归属感。通过将大家分成上中下三等人的行动,让每一个参加者都亲身感受一下社会各个不同阶层的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不同经济收入的人各有什么样的心态和行为。如果你对自己角色定位不满意,你当然还可以努力争取改变它,而且在现代社会你并不是孤胆英雄,你还需要与你周围的人沟通融合,讲究团队精神,说服他人接受你的文化价值观,一起去实现目标。当然也有人对自己既定身份、角色十分满足,这时候他们其实懂得了并体会到,社会每个阶层的人众都有自己不同的快乐和烦恼,他们在生活中就能保持一颗平常心。
这就是他们这一举措的初衷。
from : http://www.cnblogs.com/see2you/articles/1182304.html
习惯于GUI工具的快捷与方便之后突然想重温一下最原始的Java程序编写方法。OK,废话少说,开始。
1、
新建HelloWorld.java文件,使用文本编辑器编辑该文件,输入如下内容:
class HelloWorld{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
}
2、
打开一个CMD窗口,进入HelloWorld.java所在目录,编译该文件:
E:\javawork\begin>javac HelloWorld.java
编译完毕,运行该文件:
E:\javawork\begin>java HelloWorld
Hello World
呵呵,一切顺利。
3、
接下来看一下如何编译打包之后的Java代码,在HelloWorld.java文件首行添加一行package代码,如下:
package com.darkmi.test;
class HelloWorld{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
}
编译:
E:\javawork\begin>javac -d . HelloWorld.java
编译完毕,运行:
E:\javawork\begin>java com.darkmi.test.HelloWorld
Hello World
4、
以下是sun官方文档对-d选项的解释:
-d directory
Set the destination directory for class files. The destination directory must already exist; javac will not create the destination directory. If a class is part of a package, javac puts the class file in a subdirectory reflecting the package name, creating directories as needed. For example, if you specify -d c:\myclasses and the class is called com.mypackage.MyClass, then the class file is called c:\myclasses\com\mypackage\MyClass.class.
If -d is not specified, javac puts the class file in the same directory as the source file.
Note that the directory specified by -d is not automatically added to your user class path.
原文链接:http://java.sun.com/j2se/1.4.2/docs/tooldocs/windows/javac.html
来源:http://edu.136z.com/DataBase/28631.html
作者:佚名
Oracle Net 工具(命令)tnsping,是一个OSI会话层的工具,它用来:
1)验证名字解析(name resolution,当然是oracle自己的网络服务名)
2)远程的listener是否启动
在验证上面两项功能方面,它是DBA手头上一个比较得心应手的工具。Oracle 网络接口支持不同的网络与传输协议,其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TCP/IP。这篇文章只描述TCP/IP 协议族,然而,在oracle网络接口支持的其它协议下,tnsping的功能是一样的。
Tnsping 可以用在多个网络协议上,但是本文只讨论TCP/IP网络协议
—————————————————————————–
ORACLE TNSPING
—————————————————————————–
Oracle的tnsping测试程序,在通讯时使用TCP协议。TCP 是面向连接的OSI传输层协议。面向连接的协议在初始建立连接的阶段需要进行初始的序列号的交换,这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三次握手。即tnsping测试程序在与listener进行通讯时会产生三次握手现象。
当在命令行中发出了tnsping命令后,会执行oracle 网络别名(即网络服务名,主机连接字符串)的解析工作。这个解析工作会在本地的tnsnames.ora文件或ORACLE的命令服务器或ORACLE LDAP(目录服务)中进行。解析的目的是得到目标listener所在的机器名(IP地址)和listener侦听的端口号。
一旦得到listener的机器名与端口号,就可以打开一个到目标机器与端口的TCP连接。为了打开这个TCP连接,listener的机器名必须被解析为ip地址(当然这只有在解析出的listener的连接地址为机器名时才这样做),然后TCP/IP执行三次握手来完成这次连接。
在连接建立之后,Tnsping工具然后就发送一个Oracle TNS 连接包给Oracle Listener,Listener然后就回应一个TNS 拒绝包(Refuse packet),在两个机器间的TCP/IP连接就结束了。从oracle 网络别名的解析到结束TCP/IP连接之间的总的耗费的时间就显示在tnsping命令的输出中。
一个例子:
C:\>tnsping V817 4
TNS Ping Utility for 32-bit Windows:
Version 8.1.7.0.0 – Production on 18-MAY-2001 14:27:57
(c) Copyright 1997 Oracl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Attempting to contact
ADDRESS=(PROTOCOL=TCP)(HOST=abadah.us.oracle.com)(PORT=1521))
OK (1770 msec)
OK (10 msec)
OK (0 msec)
OK (10 msec)
上面这个例子显示第一次tnsping需要1770毫秒,这些时间由在tnsnames.ora文件中解析V817网络别名需要的时间、利用DNS解析listener机器名“ abadah”需要的时间,三次TCP/IP握手需要的时间、TNS Connect 和Refuse packets传输需要的时间、断开TCP/IP连接需要的时间组成。第二次tnsping只花费了10毫秒,这是因为所有的信息 (V817别名与IP地址)都已经在cache中了,然而Tnsping程序仍然做 TCP的连接与断开操作。
—————————————————————————–
TCP/IP PING
—————————————————————————–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协议族 (TCP/IP) 有一个称为ping的工具。它是到TCP/IP 协议族中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协议的命令行接口。
根据RFC 792:
“有时候,一个网关或目的地址需要同源地址进行通讯,如:为了给源地址一个关于在处理数据报的过程中产生的错误。为了这种目的,就需要使用ICMP协议。 ICMP需要网际协议(IP)的支持,这使它看起来就像一个更高层的协议,然而,ICMP实际上是IP的一个组成部分,在IP的每个模块中必须实现它。”
Ping命令的作用之一就是收集不同大小的IP数据包在网络上传输一个来回需要的时间。这可以用来估计网络的大体性能和响应时间。
Ping命令使用IP,而不是TCP,这样就不需要TCP的3次握手机制,当运行ping命令时,它只发送与接收一个ip数据包,这比oracle的tnsping程序运行时需要更少的数据包。
Ping的第一个的response time经常比平均response time要长,这是因为第一次一般需要对ping的机器名进行解析。这个解析可以通过本地的hosts文件、DNS服务器或其它方法实现。
一个ping的例子:
Pinging abadah.us.oracle.com [144.25.223.156]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AAA.BBB.CCC.DDD: bytes=32 time<40ms TTL=255 Reply from AAA.BBB.CCC.DDD: bytes=32 time<10ms TTL=255 Reply from AAA.BBB.CCC.DDD: bytes=32 time<10ms TTL=255 Reply from AAA.BBB.CCC.DDD: bytes=32 time<10ms TTL=255 上面的例子显示第一次的ping时间需要40毫秒,这包括DNS解析的时间。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得出: 1.tnsping需要使用TCP,所以需要3次握手建立连接,而ping只使用IP,所以不需要3次握手,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的机器不能ping通,但是用tnsping确能测试通。 2.Tnsping通,并不能说明客户端能与数据库建立连接。因为 Tnsping通只能说明客户端能解析listener的机器名,而且lister也已经启动,但是并不能说明数据库已经打开,而且tsnping的过程与真正客户端连接的过程也不一致。 但是如果不能用tnsping通,则肯定连接不到数据库。 关于第2条可以用tns-12545错误来说明: TNS-12545 (ORA-12545): Connect failed because target host or object does not exist 原因: 客户端不能正确解析服务器的机器名。该错误一般出现在客户端没有设置或没有正确设置域名服务器的情况下出现。 解决办法: 疑问:出现这种情况时,有时可以用tnsping 测程序测试网络服务名可以通过,但还是不能用程序连接数据库,你会感到很奇怪。有时即使将客户端的tnsnames.ora中的服务器的机器名换为ip地址,还是会报错,这会令人感到更加疑惑,会不会系统有问题? 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在建立连接时所的数据流。并需要了解redirect session的概念。 当一个客户端连接在window上的数据库,或以共享连接的模式连接在unix上的数据库时(此时数据库为MTS模式),客户端的连接会发生重定向现象,也就是listener在接受客户端的连接后,会发送一个重定向的包给客户端,然后客户端利用这个重定向包中提供的信息(服务器的ip(或机器名)和端口等信息)重新发起一个真正的到数据库的连接。当将客户端的tnsnames.ora中的服务器的机器名换为ip地址,客户端的连接还是会报ora- 12545错的罪魁祸首就是这个重定向包中的内容。 当客户端连接window上的数据库,或以共享连接的模式连接在unix上的数据库时,因为tnsnames.ora中为服务器的ip地址,所以不存在名字解析的问题,客户端的连接请求会到达listener,这也就是tnsping 测试程序测试网络服务名可以通过的原因,因为tnsping测试程序不会产生重定向问题。在listener接受客户端的连接后,会跟据客户请求的连接模式(专用连接还是共享连接)和操作系统对socket的实现的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将客户端的连接进行重定向,如果需要进行重定向,则会产生一个重定向包,该包中包含的服务器的地址信息为从listener.ora文件中得到的listener侦听的地址(根据listener.ora中的配置可能为服务器的机器名,也可能为服务器的ip地址),该包中还包含客户端应该重定向连接的端口信息(同listener侦听的端口可能不为同一个),客户端在收到这个重定向包后,解析出应该重新连接的服务器地址(机器名或ip)和端口,重新利用解析出的信息建立一个新的连接,此时如果客户端得到的为服务器的机器名并且没有配置域名解析,就会因为解析不出服务器的ip地址,从而导致产生ora-12545错误。 所以,如果如果要彻底解决ora-12545错误,需要: 1) 配置一个域名服务器,并正确的设置客户端机器的域名服务器 2) 将服务器的机器名与ip配置在客户端的hosts文件中。 3) 将客户端tnsnames.ora和listener.ora中的地址部分都改为ip地址,而不是用机器名 4) 将客户端的连接改为专用连接,这样会避免redirect 现象。(适用与客户端tnsnames.ora中为服务器的ip地址的情况下)
使用excel的时候有这样一个需求:让一行或者一列固定总显示,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请先选中需要固定的行的下一行的的第一个cell或要固定列的下一列的第一个cell,然后打开菜单栏中的“窗口”,点击“冻结窗格”即可。
让背景的网格线消失则可以按如下方式实现:
“工具”菜单——>“选项”,在打开的窗口中,选择“视图”选项卡,在其中找到“网格线”并将其前面的小勾勾去掉,然后点按“确定”按钮即可。
正线
又叫直通线或标准线,两端采用568B做线标准,注意两端都是同样的线序且一一对应。
具体的线序制作方法是:双绞线夹线顺序是两边一致,统一都是:1、白橙、2、橙、3、白绿、4、蓝、5、白蓝、6、绿、7、白棕、8、棕。注意两端都是同样的线序且一一对应。这就是100M网线的做线标准,即568B标准,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正线或标准线、直通线。
反线
又叫交叉线,按照一端568B,一端568A的标准排列好线序并夹好。
具体的线序制作方法是:一端采用568B做线标准不变,另一端在这个基础上将这八根线中的1,3号线和2,6号线互换一下位置,这时网线的线序就变成了:1、白绿、2、绿、3、白橙、4、蓝、5、白蓝、6、橙、7、白棕、8、棕。这就是100M网线的568A标准,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反线或交叉线。
反线一般用于相同设备的连接,比如路由和路由电脑和电脑之间;现在的很多也支持直通线了,但建议还是使用交叉线。
正线应用最广泛,不同设备之间,比如路由器和电脑、交换机和电脑等。
线序和传输速度一般没关系,要看网卡/网线/交换机/路由器/广域网接口所支持的最大传输速度。
CSS cursor用来设置指针(光标)的类型。cursor的属性值可以是多个,其间用逗号分隔。假如第一个值无法被客户端浏览器识别或所指定的光标文件无法找到及显示,则第二个值将被尝试使用。依此类推。假如全部值都不可用的话,则此属性不会发生作用。光标不会被改变。
语法如下:
Object.style.cursor=cursortype
CSS中的写法示例:
sursor: default;
cursor: url(images/cat.cur),auto;
其他说明:
FF支持jpg、gif、cur等文件,不支持ani,IE则只支持cur、ani。
More …
为了找到Eclipse JVM的最优设置,我反复研究了sun工程师的演说与资料并经过了反复试验,以下是我找到的最优设置:
-vmargs -XX:+UseParallelGC
我的系统环境是双核+Windows+JDK5.0+Eclipse。 More …